返回

北大历史课(全本)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北大历史课(全本) 第 17 部分阅读(第2/4页)
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
请访问最新网址:m.xlawen2.com
族法西斯党,墨索里尼自封为法西斯党领袖。

    为了夺取政权,墨索里尼极力把邪恶的法西斯党打扮成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,争取各方面支持。他花巧语,不断许诺。他向工人许诺,将给他们工厂;向农民许诺,将平均分配土地;向军队许诺,将增加军费,扩充陆海空三军;向资本家许诺,将对外扩张,夺取广大殖民地,武力开拓海外市场。法西斯党迅速膨胀,很快展至15万党徒,并到处谋杀、绑架和制造各种混乱。然后,墨索里尼倒打一耙,把社会动乱的根源归咎于其政治对手,以博取声誉,要求政府恢复秩序。

    1922年8月,意大利生全国性政治罢工,墨索里尼指挥法西斯党徒乘乱夺取了米兰、波伦亚和北意大利许多大城市,并把各地法西斯党徒按军队编制,统编为四个建制完整的军团,准备最后夺取政权。

    1922年10月28日,墨索里尼坐镇米兰,指挥成千上万法西斯党徒,由米兰徒步进军都罗马,不费一枪一弹,和平占领罗马。意大利国王维克多?艾曼努尔见法西斯党势不可当,便下令解散意大利政府,任命墨索里尼为政府相,组织法西斯政府。10月30日,墨索里尼实现了梦想,登上了决定意大利命运的相宝座。从此,意大利的历史年轮开始向深渊滚动,欧洲和世界在后来的岁月中因为这一颗灾星又陷入了一场大混战。

    阿道夫?希特勒

    阿道夫?希特勒,纳粹德国元,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战犯。1889年4月20日,希特勒生于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边界城市布劳瑙一个海关职员之家。中学毕业后梦想当艺术家,去维也纳报考美术学院,结果名落孙山。1913年迁居德国慕尼黑无固定职业,成为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的狂热信徒。

    1914年8月,希特勒加入德国陆军,在巴伐利亚预备步兵第16团服役,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,军衔至下士。战后退役,曾一度在慕尼黑为国防军反谍机关当密探。为寻生活出路,于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党。该党于次年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,即纳粹党。1921年,希特勒成为纳粹党党魁,随即组织该党的准军事组织——武装冲锋队。1923年11月希特勒在慕尼黑动“啤酒馆暴动”,企图仿效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。失败后被捕入狱。在狱中口述了《我的奋斗》一书,鼓吹废除《凡尔赛和约》,夺取生存空间,扩充领土,征服世界,宣扬复仇主义、种族主义、民族沙文主义和反苏**思想。1924年底,希特勒出狱。

    1933年1月在垄断资本集团和军界支持下,纳粹党展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,希特勒登上总理宝座,开始实现其称霸世界和使德国纳粹化的计划。

    1934年,德国总统兴登堡死后,希特勒得以集总统和总理的大权于一身,废止共和国,改称德意志第三帝国,自称国家“元”。他解散国会,取缔纳粹党以外的其他一切政党,迫害和屠杀**人、进步人士和犹太人,实行法西斯独裁专政。1935年,他撕毁《凡尔赛和约》,宣布重整军备,为动侵略战争做准备。

    希特勒在国内加剧对犹太人的迫害,1935年9月颁布法律剥夺了犹太人的公民权利,后来又颁了十三条补充法令,剥夺了犹太人在德国谋生的权利。

    1936年,德国与东条英机领导的日本签订《**产国际协定》;次年,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加入这个协定,于是形成了德、日、意三国轴心。1936年3月他命令德军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,同年7月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,扶持佛朗哥取得西班牙政权。1938年3月和1939年3月,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实施兼并。之后,希特勒进一步独揽陆、海、空三军指挥权,担任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。1939年9月,希特勒纳粹德国闪击波兰,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。

    63.两次世界大战(8)

    以希特勒为的法西斯德国,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。***据统计,“二战”期间总共有约600万犹太人、数千万其他人种因为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而被屠杀。希特勒对世界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,也给德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,战争中近800万德国人死亡。世界各国的珍贵文化遗产的损失更是无法计算。

    “大萧条”

    “大萧条”指的是1929年~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。

    “一战”过后,美国经济日益繁荣起来。1923年~1929年秋天,美国每年的生产率增幅达4%,此时,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生了巨大的变化,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,投机活动备受青睐,享乐之风盛行,精神生活愈浮躁和粗鄙,政治极端**,人们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“饥饿时代”或“疯狂的20年代”。

    尽管这一繁荣造就了资本主义展的一个黄金时期,但这一繁荣本身却潜伏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。农业一直都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,农民在这个时期始终贫困,农村购买力不足,农场主纷纷破产。此外,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,工业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,而采矿、造船等老工业部门都开工不足,纺织、皮革等行业还出现了减产危机,大批工人因此而失业。

    在1920~1929年,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%,而工人却并没有增多,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。这一时期兼并之风盛行,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。全美三分之一的国民收入被5%的最富有者占有;60%的家庭年收入为仅够温饱的2000美元水平;还有21%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。

    由于大部分财富都集中到了极少数人手中,社会购买力明显不足,导致美国经济运行中商品增加和资本输出困难,这进一步引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;虽然金融巨头在投机行为中都获得了高额利润,但大量资金并没有被投入到再生产过程,而是被投向了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领域。

    1929年10月29日,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二。这一天,美国金融界崩溃了,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峰跌入深渊。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,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,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。但美国股票市场崩溃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爆的火山口。

    随着股票市场的崩溃,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,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生:疯狂挤兑、银行倒闭、工厂关门、工人失业、贫困来临、有组织的抵抗、内战边缘。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“过剩”的产品,用小麦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,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,使这条河变成“银河”。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、旧铁皮、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,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“胡佛村”。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“胡佛袋”,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叫做“胡佛车”,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上盖着的报纸也被叫做“胡佛毯”。而街头上的苹果小贩则成了大萧条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象征之一。在那些被迫以经营流动水果摊讨生活的人中,有许多从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。

    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,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。对千百万人而,生活成为吃、穿、住的挣扎。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,加强了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,进一步加剧恶化世界经济形势,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的一个重要根源。

    罗斯福新政

    1933年3月4日,新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从胡佛手中接过了领导美国的权力。此时持续近四年的大萧条已经让美国——这个新崛起的世界头号工业国变得千疮百孔、风雨飘摇。

    64.两次世界大战(9)

    上任的第二天,罗斯福就针对当时的实际,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,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,历史上称之为“罗斯福新政”。

>(本章未完,点击进入下一页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